发表于 2017-07-24 09:50
由中央党校科研部和中央党校报刊社共同主办的第二期“中央党校青年学者30人论坛”在中央党校召开。中央党校副校长黄浩涛,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韩庆祥、研究室主任林振义、报刊社社长许宝健,科研部副主任郑权、刘宝东等出席论坛。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海洋局等有关同志也应邀出席。论坛由韩庆祥主持,主题是“‘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韩庆祥指出,中央党校校委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创办“中央党校青年学者30人论坛”,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鼎力支持和悉心指导。第一期论坛召开后,何毅亭常务副校长批示指出,“水准很高,质量很好,影响较大,凝聚青年”。黄浩涛副校长也给予高度评价。很多青年学者也很期待很积极参与论坛,希望能够持续办下去。这些都为办好论坛提供了信心和力量。论坛是科研部“青年学术人才成长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计划内容是“设置议题——研究团队——学术论坛——笔谈文章——系列丛书——成果发布——学术研讨——推介人才。”今后要长期办下去,办出水平,办出影响,办出品牌,推动一批又一批青年学者不断脱颖而出。韩庆祥强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方式、手段和平台,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主旨就是阐明“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本期论坛的主题确定为“‘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在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认识,更好地发出党校人的声音。对办好本次论坛,黄浩涛副校长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意见。
围绕“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关系、思想精髓、核心要义、理论意蕴和实践要求等,李海青、王虎学、王纵横、张慧君、陈建奇、赵柯等6位青年学者进行了发言(发言摘编详见6版),韩庆祥一一作了点评。学者们认为,以普惠为价值支撑的“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宣示中国理念,切实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人类发展问题和前途的新思考,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博大胸襟和长远眼光;蕴含在“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共享”理念,表明中国已经摆脱了陈旧的“现代性”等概念的制约,拓展了属于自己的理论途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实现自身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也符合加强区域和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时代要求,同时有助于变革和超越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史无前例的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学理上的创新,更需要治理机制的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治理平台;“一带一路”建设蕴含着体现时代精神的发展理念,引领着新时期国际合作的新方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的理念领导力。
国务院新闻办国际传播局陈雪亮指出,中央党校青年学者的发言,为党的事业而思考,站位很高,理论扎实,研究深入,视野开阔,可谓是内部“华山论剑”,体现了严肃的学者风范。研究思考“一带一路”建设,一方面要构建好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解决好“为什么建”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和对策研究,解决好“怎么建”的问题。为此就要向着理论和政策两个方向同时发力。希望中央党校青年才俊能够有更多机会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希望中央党校作为国家高端智库,能够承接更多的关于“一带一路”的课题;希望通过智库联盟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供需对接,共同做好“一带一路”研究工作。国家海洋局研究室朱瑞良指出,中央党校青年学者关于“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深化了对于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理解,增强了国家海洋局与中央党校等单位一起共同建设国家海洋高端智库的信心。同时,中央党校高度重视青年学者的培养、采取有力措施助推青年人才成长的好经验好做法,也值得学习和借鉴。
评论 (0人参与)